跨界热”“整装热”进一步深化 中小家居企业路在何方?
近年来,随着房地产下行政策的调整,位于产业链下游的家居行业的市场环境也开始异变——从增量市场慢慢转入到存量市场。家居行业过去享受了近20年的房地产、人口、消费、政策、制造业等多方面的红利消退,促使“跨界热”、“整装热”进一步深化。
1
跨界龙头加速进入
家居“决赛圈”
现在,泛家居圈中定制家居、成品家具、软体家具、木门等细分领域都已经完成了一轮洗牌,行业龙头格局已定,如定制家居的“新四大家族”——欧派、索菲亚、尚品宅配、志邦;成品家具的顾家、林氏木业;软体家具的慕思、梦百合、喜临门、芝华仕;木门领域的TATA、梦天等等,一众企业已经成功从竞争中突围而出,成为各细分领域的代表品牌。
而在这个阶段,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亦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领域,以欧派家居等定制家居为先发者,他们通过“大家居”理念,产品不断拓展到成品、软体、木门等其他品类之中,这一举措有效地帮助定制家居提升了客单价,拉动了整体业绩。
但是,市场的蛋糕是共享的,定制家居多分一点,意味着其他领域就要少吃一口。而行业红利消失,加速了企业的业绩下滑,为了维持盈利,在做好自身业务以外,进行业务拓展,“跨界掠食”是各细分领域的必然趋势。
其实,成品家具——顾家早在2016年便开始布局全屋定制,而软体及木门企业相对起步较慢,但随着2022年的行情反复,不得不加速企业间的跨界步伐。
随着全屋风格统一的家居要求被越来越多消费者重视。从初期在单品设计层面的需求,到产品系列开发延伸,再到全屋空间方案的应用,“全屋定制”一站式服务的深化,也刺激了行业间的跨界竞争局面。
泛家居圈兴起的“整家”、“整装”、“门墙柜一体化”、“整体睡眠”等概念,背后的产品逻辑都是相似的——围绕一个家进行产品配套服务。
未来,或许细分领域的界限将被完全抹除,真正意义上的“全屋空间定制”将蚕食一切。诸如现在定制家居企业,橱柜派、衣柜派共存,日后,成品派、软体派、木门派都将归属于“全屋空间定制”,区分点只是大家的起点不同,擅长的产品各异,但其核心服务内容都是为消费者装修一个家。
2
共争“一杯羹”
谁也不占绝对优势
全部跨界,不设边界,是家居行业壮大的必然趋势。细分领域的竞争者从自身赛道脱颖而出,进入决赛圈,目的都是想在消费者的家居需求中分得多一杯羹。
往大来说,这事关企业的存亡问题,一旦业务被“掠食者”全部抢占,一个行业即将落寞。在跨界者之中,有主动发起“战争”的进攻者,也有被动应对的防守者,但尽管扮演的角色不同,大家的机会都是一样的。作为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,企业间的规模、实力、资金等旗鼓相当,可以支持企业进行经营扩张,且留有回手的余地。
当然,在同一条赛道之上,每个竞争者的身体素质皆有所不同,其中有大热选手、明星选手与冷门选手,但是比赛的最终结果,现在下定夺未免尚早。
定制家居凭借行业领先的商业模式“独步江湖”,产品整合做成品 、木门等其他单品,基本能实现“无缝对接”,自然备受看好;成品家具则拥有成熟的制造优势,且跨界定制已有数年积累,实力也不容忽视;而软体企业和木门企业虽然仅算“定制新秀”,但是其在床垫与木门经营数十年所积累的专业性技术,亦不是其他领域企业能瞬间打破的壁垒,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。
事实上,现在包括“整装”、“整家”、“门墙柜一体化”、“整体睡眠”等概念,都仍停留于营销层面,距离真正落地还有一段距离,因而各细分领域企业的对抗战,依然充满可能性。
3
马太效应下
中小企业路在何方?
跨界融合已成行业趋势,那么在马太效应下,中小企业该如何求生存,成为行业另一关注重点。我们肯定的一点是,企业跨界全品类的“全屋空间定制”风潮,大部分中小企业并不一定适合跟随。
第一,家居的市场还存在很大空间,足够中小企业经营发展,不需要与头部企业直接竞争;再者,中小企业的资金、规模、实力并不一定能支持企业的经营扩张,试错成本过高。
而且,家居的地缘性,是部分区域性企业的天然优势,地理上的运输、安装、售后服务等因素,仍旧是消费者考量的重要一环,难以被大品牌取代。
另一方面,随着行业同质化限制企业发展,专注于细分领域,针对客户需求,挖掘企业差异性也是企业增长的重要手段。过去,家居企业增长主要靠渠道和营销,但随着行业进入存量市场,面对日益理性的消费者,以B端为重心的经营战略难以奏效。
未来,家居企业把在工厂、经销商、卖场的战略布局的重心,转移到C端,即用户体验层面,重构基于用户、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,进行产品服务的迭代升级是关键,例如,百得胜的水漆定制就是抓住了产品上的环保、无甲醛等用户需求,而劳卡“潮”家居则是抓住了年轻人群体的个性化需求,皆是围绕消费者打造竞争优势的,典型的C端经营思维。
(文章来源:家居第六维,侵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