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陶瓷生产线,“佛山陶瓷”的行业地位会被撼动吗
前店后厂,泛指经济发达地区自然形成的一种优势互补合作模式,在这种经济合作模式下,前后两个不同的经济区域之间优势互补,各取所需。
前者通常扮演接单、贸易、销售和服务等角色,后者通常承担制造、加工、仓储和流通等任务。前者利用自身贸易中心的优势承接订单,后者则利用成本以及区位优势,将订单转化为生产,彼此之间相辅相成。
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,长三角地区上海与苏州等地的经济合作,就属于这样典型的“前店后厂”模式。
这种独特的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了两地的互补优势,实现了强强联手,促进了两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。
佛山属于享誉国内乃至国际的陶瓷产业集散地,历经几十年的潜心发展,成就了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陶瓷或瓷砖品牌。
更是由于产业的集群效应,使得佛山陶瓷行业的研发人才、销售人才、策划人才、生产技术人才等资源相当成熟和领先,这些优势也是目前国内任何一个陶瓷产区都无法与之匹敌的,更由于广东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所承担的中流砥柱角色,以及岭南文化造就粤人敢为天下的开创精神,奠定了佛山陶瓷品牌和广东瓷砖今日之地位。
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以及经济模式的转型升级,广东早在2008年就进行了“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”双转移战略,主要包括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、粤北山区转移,以及欠发达地区高素质人才向发达地区转移等,这也是“腾笼换鸟”概念的开始。
自那时起,佛山本地陶瓷企业生产线便开始向就近的其它区域进行转移,肇庆、清远、恩平、河源乃至福建、四川、江西、湖北、广西等地都是这次转移的直接受益者。
除了政策性的引导以外,人力成本、能源成本、运输成本的不断上涨,以及环保要求的持续加压,也是企业将生产线迁出佛山向外而生的原因。而佛山则致力于打造陶瓷总部经济模式,只保留上游的机械装备、设计策划、原材料开发等,以及下游的营销总部、出口、物流基地等,从而进一步打造佛山陶瓷的总部经济效应。
时至今日,佛山陶瓷行业俨然已成功转型为品牌总部、机械装备、会展、电商、策划等绝对的产业中心,在这些产业、品牌和集聚效应的加持下,佛山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世界陶瓷之都”。
现如今的佛山陶瓷,以遥遥领先的姿态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,佛山陶瓷产与销分离的脉络也愈发清晰。
作为大湾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,佛山的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是强项,通过打造产业集群,奠定自身在大湾区的定位,相比广州、深圳、香港、澳门这些贸易为主的“店”,佛山担当的就是“厂”。家电、金属加工、机械装备、汽配、纺织以及包括陶瓷在内的泛家居产业都是佛山的优势产业,但也都是相对传统的产业。
目前佛山已经从“佛山制造”向“佛山智造”转型,佛山未来要打造新的增长极,也势必会有更多的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。而陶瓷生产作为高能耗及相对污染的传统企业,势必在大趋势下只能向外迁移,即便未来佛山没有剩下一条生产线,也不会撼动佛山在陶瓷行业和建陶领域的核心地位。
因为佛山已经成功打响了陶瓷品牌的名号,在建材市场和泛家居领域,佛山就是高端陶瓷的代名词,佛山陶瓷就是品牌和品质的象征,而陶瓷也成为了佛山最好的一张名片。
那么,佛山陶瓷和前店后厂又有什么关联呢?国内现在超过一半的陶瓷品牌注册地都在佛山,这里有最优质的陶瓷交易平台,最完善的陶瓷相关供应链,最齐全的陶瓷上下游配套资源,最领先的陶瓷技术和陶瓷产品。
每年的佛山陶博会、潭洲陶瓷产品展甚至广州陶瓷机械工业展汇聚天下陶业英才,来这里寻找品牌合作代理、产品采购和探索陶瓷的发展潮流。
无论是佛山本土品牌,还是外地产区品牌,凡是做得好的或者想要做好的,基本都会把营销中心设立在这里,佛山就是陶瓷行业最好的门面和旗舰店。至于生产线和生产基地,大的趋势本来就在向外转移。
未来佛山肯定会有瓷砖而未必会有瓷砖生产线,这都不会影响陶瓷继续为佛山贡献经济价值和科创动能。
(文章来源:陶瓷信息-公众号,侵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