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开年,陶瓷行业的关键词都是复工复产,特别是各大产区窑炉的点火开窑率,它能够直观地反映新一年市场的冷热度。
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春节过后陶瓷企业的开工复产呈现出红红火火的势头。在生产端,往年全线复产、缺货、排队拉货等热销关键词屡见不鲜;在销售端,开门红、小阳春、涨价潮等消息不绝于耳。
但2025开年,瓷砖行业生产线的点火复产节奏显然慢了许多——各大陶瓷产区瓷砖生产线的点火复产时间普遍更晚了,许多陶企仍在观望市场形势,点火时间悬而未定,已点火的陶瓷企业中,大部分只点火了部分生产线,全线点火的陶企(生产线较多的陶企)并不多见。
春节过后,影响陶瓷企业点火开窑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。从往年惯例来看,市场的冷热度、能源与原材料价格波动、环保政策加码等都会影响陶瓷企业的开窑情况。但2025开年,各大陶瓷产区能源价格、政策环境等相对均较为稳定,产能过剩、去库存与需求不足,是陶瓷企业生产线晚开窑、少开窑的主要原因。
不少陶瓷厂负责人分析表示,根据开年后一段时间的市场反馈并结合仓库库存来看,2025年的瓷砖市场大概率不会有“开门红”,其企业今年不会全线满负荷开窑,与其年中停窑减产,生产线开开停停,倒不如先开一部分窑炉,再观望市场走势。
01、2025开年点火复产 陶瓷厂普遍更为谨慎
无论是从下游房地产数据还是瓷砖行业当前的产能过剩程度,以及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,可以肯定的是,2025年的瓷砖市场不会有“小阳春”与“开门红”,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大概率会继续下行。伴随着需求量的萎缩及产能过剩的愈演愈烈,企业的生产周期必将进一步压缩,相当部分生产线及产能将闲置。
从各大产区实际开窑情况来看,今年陶瓷厂的点火开窑相比往年普遍时间更晚、数量更少。譬如,在山东产区,往年正月初六或初八是大多数陶企点火复产的首选,但今年大多数陶企并不急于点火。究其原因,是目前各陶企的产品库存量偏大,终端市场不温不火、尚未启动等,许多陶企参照去年的销售状况而选择晚点火。
在江西产区,“假期长、上班晚、点火晚、发货少,”是2025年不少瓷砖企业开年最明显的特点。当地多家陶企人士表示,今年许多瓷砖企业的开窑时间,相比往年有所延后,主要原因一是受产品供需关系影响,去年底储备的库存产品有待消化;其次,2025年的瓷砖市场行情与走势尚不明朗,还需等待和观察一段时间。
在四川产区,截止目前陶瓷企业的复产率亦明显低于往年同期,而且生产线全线点火复产的陶企较为少见。有当地陶企表示,今年开年后的销量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,并且前两年元宵节过后,经常能够在陶瓷厂门口看到车辆排队拉货的盛况,但今年很少看到……
广东产区今年开年天然气价格较为稳定,且并不高,但陶企的开窑节奏总体上比去年要慢,也有陶企表示“考虑到市场下行压力,今年可能不会全线点火复产。”
02、降产能、提品质、优渠道、强创新……
更理性应对2025年瓷砖市场
值得注意的是,在绝对的产能过剩、供应大于需求的现实背景下,结合当前瓷砖市场的供应与需求数据,瓷砖行业生产线年初晚开窑、少开窑将会是“新常态”,并且这一“新常态”得到了越来越多陶瓷人的认同。
假如各陶瓷厂年初均保持较高的开窑率,以当前下行的市场需求,很难持续消化庞大的产量供应,到年中停窑减产及相互内卷“杀价”将会成为必然。
此外,在2024年许多陶企便预测,在产能过剩及供需失衡愈演愈烈下,很多的经营策略、营销技巧等都会失效,哪怕通过降价、“以价换量”等方式亦很难提振销量。
过去的2024年,许多陶企的生产断断续续,在点火、停窑,停窑、点火中循环往复,反复折腾,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增加,同时为了不停窑以及尽可能地延长生产周期,许多企业不得不持续降价销售,以化解仓库爆仓的危机,导致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,甚至是处于亏损状态。
2025年,陶Sir在走访中获悉,今年陶企掌舵人的决策普遍更为理性,面对下行的市场和激烈的价格战,不再是苦苦硬抗和不计后果的拼产量、拼价格,而是选择适当减产,以缓解库存及经营压力。
譬如,2025年部分陶企规划主动降低产能,以防御型的打法应对行业新常态,抑或者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产品进行全新的梳理与调整;也有的陶企加强工艺管控,强化产品品质,期望从过去“卷成本、卷价格、卷品质”的泥潭中走出,还有的陶企在渠道与交付等方面力求突破,以更灵活的生产节奏应对2025年……
诸多行业人士认为,未来几年瓷砖产量与需求量还将继续下滑,陶瓷行业的供需矛盾还将进一步失衡,许多陶企的生产周期还将继续缩短。虽然陶瓷行业的产能早已严重过剩,但优质、差异化的产能并不一定过剩。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,陶企要想生存、要想发展,就必需调整经营战略,主动压缩规模,削减产能,从规模化、低成本向差异化、价值化转变,通过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,实现价值创新与价值增长。